4月17日,2013“中國制造之美”年度評選在廣州正式啟動,我們趁此機會采訪了今年活動評委之一的湯重熹教授。
(湯重熹,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,廣東工業設計培訓學院副院長、教授)
作為資深的工業設計專家,湯教授一直在為中小企業的工業設計發展而奔波。2011年,他曾與眾多國家高級工業設計師一起,聯名寫信給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、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汪洋同志,建議其推動廣東省的工業設計發展。而此封聯名信也得到了汪洋書記的親筆復信。
在交談中,湯教授為我們這樣解釋“工業設計”的定義:“工業設計是為了創造一種新的更科學、更合理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”。在湯教授看來,對中小企業而言,工業設計就是讓生產出來的產品為人們賦予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,洗衣機、電冰箱如是,iPhone手機、平板電腦亦如是。
對當今中小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重視程度,湯教授極力肯定,同時指出一些中小企業對設計的理解和運用還不夠準確深刻,需要有一個平臺加以引導。他以自身數十年的實戰經驗和研究成果,為中小企業的工業設計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:
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聚集,且大多做“三來一補”起家,“這些都是有成品的,企業只需要生產便可以了。長此以往,企業沒有設計積累,也就談不上樹立品牌意識了。”在談起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歷程時,湯老師嘆息道,曾經的我們有“造”沒“制”。
湯教授回憶在十多年前,企業找他做產品設計的情形。“那個企業在我面前擺了一個產品,然后讓我照著設計,但是需要變化一下,設計出來的產品和這個差不多,但是要讓對方沒法起訴。”湯教授現在想起這段對話,都覺得很可笑。然而卻真實反映出那段時期,中國中小企業無法正確認識“工業設計”的窘態。
現如今,“工業設計”的重要性已為大眾所公認。而對中小企業而言,發展工業設計,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、工業設計專家的指導,更重要的便是自身觀念的轉變,唯有真正注重設計積累,注重品牌意識的樹立,才能將“中國制造”轉變為“中國創造”。
湯教授指出,目前很多中小企業認識工業設計時,有這樣一種誤區,即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外觀設計,將產品外觀做得好看新穎便是成功的設計了。然而,工業設計所考慮的遠不僅僅是外觀,還包括功能、構造、使用環境等許多方面。
企業做設計之前,首要考慮就是5個“W”——
產品需要做什么設計(What)
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設計(Why)
產品該怎么設計(How)
設計的產品用在哪兒(Where)
這個產品什么時候用得到(When)
只有考慮到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,企業才有可能做出好的產品設計。
“現在說到工業設計,問起10家中小企業,9家都會說對企業很重要,但是要讓他們具體說說企業該如何搞工業設計,恐怕只有半數能說出一二來。”湯教授以自身促進工業設計發展數十年的經驗,陳懇地建議中小企業不要因為“工業設計是第二生產力”,而急于在企業內部建立設計團隊,設計團隊的建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,由小到大的過程。
對剛剛建立起設計團隊的中小企業來講,首先,最重要的是想明白5個“W”,明確自身的產品需求;其次,不要急于讓設計師給企業帶來利潤,如果將設計師比做“下金蛋的鵝”,那么中小企業也必須牢記:殺雞取卵終將一場空;最后,企業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,不要跟著市場走。設計,是為了引領市場,引領潮流的,若是一味地在追求與市場潮流相一致,最終只會被市場所拋棄。
(學院的生產工場)
(學院實驗室一角)